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6月27日上午,我校“匠心红旗团”社会实践团奔赴信阳新县、固始县三河尖镇,开展为期四天、以“红色革命精神引领非遗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6月2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成员们完整了解到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风起云涌的革命史。通过观看历史照片、手稿及遗物,成员们了解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火种点燃、根据地创建,到苏区发展、浴血坚守直至胜利转折的斗争历史。馆内文物令人动容,其中全国唯一完整保存于青砖墙上的《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见证了根据地人民对中央政策的拥护。
参观完主展馆后,实践团紧接步入到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站在“将星璀璨”的铜雕前,将军们的英姿与大别山的壮阔、松柏的苍翠、映山红的艳丽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景象。这份气势磅礴与庄严肃穆,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英勇精神。
6月2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前往田铺大湾进行参观和调研。青龙岭山脚下的田铺大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别山区。在田铺大塆,实践团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对当地村民及前来的游客进行访谈调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的要求,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革命老区群众带来的美好生活。
6月28日,实践团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这里安放着近百名著名烈士和红军首长的遗骨,纪念着鄂豫皖苏区13万多名革命烈士,集中反映了英雄的鄂豫皖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中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站在烈士墓前,团队成员们深刻懂得,山河无恙是因为有人曾负重前行,吾辈当以英烈为鉴,将家国情怀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续写传承的篇章。
6月29日,实践团成员走进三河尖镇开展柳编非遗文化传承调研。
2022年,三河尖镇柳以“柳编技艺”入选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柳编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从传统簸箕、箩筐到现代家居摆件、艺术装置,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百姓脱贫致富。
在三河尖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三河尖镇柳编文化艺术馆。艺术馆不仅展示了柳编产业的历史文化,还成为“中国柳编之乡”产品推介和形象展示的窗口。
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乡镇干部、村民、柳编手艺人、工厂负责人,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实地观摩的形式,挖掘这项千年技艺的传承现状。
本文来源:
河南卫校网https://www.hnszyjy.com/
本文标题:
2025年暑期“三下乡” | 校团委开展“红色革命精神引领非遗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地址:http://sq.hnszyjy.com/news/itemid-18134.shtml